首页>最新资讯 > 公司新闻

·化工,给我们带来什么

  美国有机化学家、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说:“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化学扮演了一个创造者的角色,新的色彩、味道、物质、材料……每一种新产品几乎都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成为开启资源宝库的金钥匙,创造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然而这个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大放异彩的创造者如今却“很受伤”。2007年到2013年,PX项目5次碰壁,处境尴尬。无处安放的PX,折射出化工行业急需改善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凸显了公众与化工企业沟通机制的缺位。“谈化色变”的社会情绪使我国石油化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化工恐惧症”源于哪里?我们是否因噎废食,放弃化工业?如何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丽化工?在争论与思考中,答案渐明。透明之责、绿色之责、关怀之责成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和风向标。

  质疑,沟通机制的缺位使然

  公众对化工项目的质疑与担忧,有很多原因,但归根结底是沟通机制缺位使然。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而我国化工行业也存在着布局不合理,部分小化工企业“三废”治理不达标等现象,使得化工成为污染的代名词。一个高耸的烟囱、几只不大的油罐,甚至一条不长的管道都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一切与“化”字有关的行业与产品被贴上“有毒”与“污染”的标签。

  公众的“化工恐惧症”与化工企业自身的公开机制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化工企业的环评、生产过程、排放标准等信息,公众无从获知,就会听任个别媒体的误导。而化工本身的复杂性也给公众对化工的全面认知带来难度。“化工行业工艺流程复杂、配套性强,涉及不下十万种的化工产品,每一种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流程等都不一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说,“我们搞化工的常被戏称为说第N+1种语言的人。”

  化工知识普及门槛高,遇上传播渠道的错位更易引起人们对化工产品的误读。“很多人喝牛奶知道了三聚氰胺,吃红心的咸鸭蛋知道了苏丹红,喝白酒知道了塑化剂,吃猪肉知道了瘦肉精……这些都不是了解化工知识的正常渠道,从而造成人们对化工产品的误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傅向升表示,监管的不到位造成化工产品的滥用、错用,使得公众对化工产品形成“有毒”的印象。

 放弃?中国梦无法对化工说“NO”

  从厦门到大连、宁波,再到彭州、昆明,以PX为代表的化工企业遭遇击鼓传花般的“驱逐”,不禁让人为我国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深感忧虑。

  然而,面对舆论压力,能否因为公众不明真相的抵制而放弃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化工项目?答案不言自明。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我们不敢说化工强则国家强,但毫无疑问,化工不强则国家不强。”5月16日,郝长江在“美丽化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傅向升拿出了化工强国的实据:“在全球化工企业100强中,美国占了33家,日本占了14家,德国占了11家。国内来说,化工强省基本上都是经济大省,如山东、江苏、浙江等。”据了解,2012年石化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3%,出口贸易占16.6%,工业利润占14.7%,税金占21.1%。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生产、消费第二大国,其中化学工业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介绍。

  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而且化工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化工产品,就没有汽车大国,没有粮食的“九连增”,没有多彩的化纤衣物,没有保民生的“安居工程”……中国梦也无从实现。

  在未来资源短缺的趋势下,化工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能源短缺时代,循环经济要靠化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新能源靠化工,环境治理也靠化工,所以未来50年到100年的发展都是依托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的重组,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的产业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面对,不要逃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振臂高呼。

 担责!“美丽化工”持续发展的根基

  化工之美,在于形,更在于行。在学习和深思中,美丽化工之路逐渐清晰。责任,成为企业平衡自身与社会利益、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定盘星。

  责任,首先包括对社会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要完善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沟通机制、调处机制,重视公众利益和诉求。“企业要转化观念,透明运营,接受社区民众的监督。政府实施环评的时候,要让民众能够了解并逐步认知这个项目。这两方面的工作是我们行业和社会产生共振急需加强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党委副书记赵海涛说。

  除了信息的公开外,健全社会风险评价,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也是化工企业责任的应有之义。“石化企业要把杜绝安全环境隐患作为关系企业生产存亡的大事来抓,提高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李勇武说。

  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作为高耗能的化工企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绿色环保之责。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发展,需要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快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等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王基铭认为。

  “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不顾社会影响。如果这样做,社会肯定不会给你‘许可证’。”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强调责任关怀是化工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实现积极转型的有效途径。

  “发展成果共享,形成企业与社区居民的共赢机制是企业责任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说。

首页|关于我们|最新资讯|产品中心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烟台豪莱商贸有限公司 地址:烟台开发区长江路150号海若大厦906号 电话:0535-6389593

传真:0535-2130639 鲁ICP备1103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