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BP集团在北京发布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凸显了2011年世界能源供应紧张及需求增长两大主题。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是国际能源市场跌宕起伏的一年。“阿拉伯之春”影响了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尤其是利比亚供应中断。日本福岛灾难性事故对核能及其他能源供应带来连锁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世界大部分地区能源价格走高,原油年均价格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
2011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较上年下降0.8%,但新兴经济体增长了5.3%。BP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表示,2011年全球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接近长期平均水平。GDP增速为3.7%,略高于2.5%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
2011年,各类燃料的全球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所有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出现减速。石油虽然仍是全球主导性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3.1%,但是所占份额已连续12年下滑。
2011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2.2%,除了北美地区因为价格较低而导致消费增长强劲外,其他地区的消费增幅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在北美之外的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最大的是中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这些地区的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被欧盟有史以来最大的天然气消费降幅所抵消。
2011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3.1%。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多,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卡塔尔、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产量均迅速增加。2011年,化石燃料以87%的市场份额继续主导着全球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虽增长迅速,但只占全球消费的2%。
“通过对2011年能源市场的分析,市场灵活性这一主题——增产能力、燃料间相互替代能力,以及优化贸易结构的能力对于能源体系轻松应对调整至关重要。要实现这种轻松应对,能源价格必须成为引导能源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信号。”克里斯多夫·鲁尔说。